为什么找到上文的blog,起因是本周我难得没活干了所以有很多时间看书计划思考人生。
突然想起来我还没有在《Getting Over It With Bennett Foddy》里登山50次拿到金罐子,然后我想到我大三的时候上了一门流行文化分析课写了一篇论文分析这个游戏,为了写明白论文就玩通了这个游戏十几次,用的理论框架就是当时刚出没几年的新书《The Art of Failure》by Jesper Juul,它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没有之一)。
很想写点什么来推荐这本书来着。它很短,又哲学得刚刚好,很深刻地解释了【人】和【失败】和【爆难的游戏】之间的虐恋关系,为什么人害怕失败,又想挑战那些看上去不可能的游戏,为什么人讨厌太ez的游戏,为什么人会怒退游戏,等等。自我、挑战、西西弗斯,这些recurring的母题,下落到关卡设计、游戏平衡、用户留存,再下落到玩家作为人的“劣根性”:赌博心理、M属性,还拿了很多老熟人游戏做分析案例,很有意思。
这套理论根本就不只是可以框在游戏和流行文化分析上,框在人际关系上也是一样。不过要我写清楚书评实在是太烧脑了,丢一个pdf给读者老师们品品吧!
如果不想读书也可以去看书评:https://www.jesperjuul.net/artoffailure/
有一个书评就是刚刚那个blogger写的。
突然想起来我还没有在《Getting Over It With Bennett Foddy》里登山50次拿到金罐子,然后我想到我大三的时候上了一门流行文化分析课写了一篇论文分析这个游戏,为了写明白论文就玩通了这个游戏十几次,用的理论框架就是当时刚出没几年的新书《The Art of Failure》by Jesper Juul,它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没有之一)。
很想写点什么来推荐这本书来着。它很短,又哲学得刚刚好,很深刻地解释了【人】和【失败】和【爆难的游戏】之间的虐恋关系,为什么人害怕失败,又想挑战那些看上去不可能的游戏,为什么人讨厌太ez的游戏,为什么人会怒退游戏,等等。自我、挑战、西西弗斯,这些recurring的母题,下落到关卡设计、游戏平衡、用户留存,再下落到玩家作为人的“劣根性”:赌博心理、M属性,还拿了很多老熟人游戏做分析案例,很有意思。
这套理论根本就不只是可以框在游戏和流行文化分析上,框在人际关系上也是一样。不过要我写清楚书评实在是太烧脑了,丢一个pdf给读者老师们品品吧!
如果不想读书也可以去看书评:https://www.jesperjuul.net/artoffailure/
有一个书评就是刚刚那个blogger写的。